随着科技的发展,互联网思维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无外乎衣、食、住、行,说到食,不得不提火遍大江南北的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将美食与互联网相结合,俨然成为了电商眼中的新机遇。
最近一段时间围绕餐饮业的互联网项目层出不穷,从煎饼到牛腩再到米粉和凉皮,但区别于以往的互联网餐饮的线上厮杀,新晋的餐饮电商更注重寻找在互联网中贩卖美味的快感。
一、冰火两重天
最先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餐饮上的非煎饼和牛腩莫属,但业界对这位“始作俑者”的看法却褒贬不一。
移动互联时代,如果还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PC端的业务上,那么毫无疑问是在浪费获客成本与经营成本。更何况,现今的消费者们对饮食的挑剔程度远非十年前可比,他们更注重就餐的环境,希望寻求小资的风雅与浪漫,牛腩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,将“高端大气上档次”演绎到了极致,推出了类似美女老板娘送餐等活动,将产品的高性价比与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思维运用的淋漓尽致。
但如同任何新生事物都将面临着考验审核一样,互联网思维的美食经营在迅猛升温的同时,冷却的速度也极快。毕竟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并不是成功的万能钥匙,如何将供应链的效率提升,将成本降低才是关键之所在。
二、反互联网思维
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,但并不是“一边倒”的态势,北大硕士卖米粉就在对互联网思维进行叫板。尽管做为高级知识分子,可以说与互联网联系的更加紧密,但是却偏偏对餐饮的互联网思维持否定态度。
他认为时下的“互联网+餐饮”处于无序状态,没有具体事例具体分析,大到餐饮连锁小到烧烤摊位都一窝蜂的涌到这一商业模式中来,并不见得是好事,恐怕会物极必反。
据相关数据显示,有意向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餐饮业的经营者达到76.54%,而模棱两可与完全没有意向的仅占23.46%,盲从的状态非常严重。
舌尖上的电商并不是不能搞,关键在于如何搞,只有将这一问题思考明白,才能真正的将餐饮电商运转起来。